防疫不松劲 扶贫“不打烊”
——来宾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侧记
包车接送、精准对接,返岗务工组织有序;农资保障、技术指导,春耕春种不误农时;金融支持、保价回收,养羊育牛助农增收……
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。这个春天,来宾市各地纷纷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,采取积极对策,聚焦10331名贫困人口脱贫、15个贫困村出列这一中心任务,抢抓时机、主动作为、科学应对,切实抓好疫情防控,啃下脱贫攻坚“硬骨头”,全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统筹兼顾作战 防疫战贫齐抓
3月10日,在忻城县思练镇练江村“南方牛都”全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,只见车辆来回穿梭,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该项目作为忻城县招商引资及粤桂扶贫协作成果之一,在当地部门的积极协助下,按下建设发展“加速键”。
当前,全市扶贫产业、扶贫项目建设筹备及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。截至3月26日,2020年计划安排扶贫项目1454个,现已完成前期准备1331个,已开工1316个,开工率为90.5%。
今年的脱贫攻坚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,眼下遭遇疫情挑战,更需要咬定目标加把劲,统筹兼顾抓落实。为此,市本级先后制定了《2020年来宾市脱贫攻坚收官战役重点工作方案》《来宾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》等一系列方案,对聚焦打好“四大战役”(义务教育保障、基本医疗保障、住房安全保障、饮水安全),打赢“六场硬战”(产业扶贫、村集体经济发展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、粤桂扶贫协作、扶贫资金项目管理、扶贫对象管理和数据清洗)等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,为今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役指明了方向。
同时,来宾市落细落实100个工作清单,抓好责任落实,确保事事有人管,环环有人抓。为确保今年10月底前完成贫困村、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认定,来宾市决定对未脱贫人口较多的忻城县、兴宾区及15个未摘帽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,由市、县主要领导亲自督战,不获全胜,决不收兵。
用好用活政策 巩固脱贫成果
行百里者半九十,最后的“硬骨头”都是最难“啃”的。
兴宾区平阳镇弄台村是今年来宾市15个挂牌督战的贫困村之一,确保剩下的23名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。
卢可飞是村里尚未实现脱贫的其中一名群众,如何安排他就业增收成为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覃汝瑶当前要做的大事。
“现在,我们准备利用好上级出台的政策,给卢可飞安排一份扶贫公益性工作,以此增加他的收入。”覃汝瑶告诉记者。当前,弄台村正加快危房改造,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;同时,推进公益性岗位设置,为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岗位,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低保兜底帮助他们实现脱贫。
用好用活政策,对未脱贫户实行“一户一策”,制定脱贫方案,确保他们如期脱贫。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县、贫困村、贫困人口,来宾市坚持“四不摘”(不摘责任、不摘政策、不摘帮扶、不摘监管)原则,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,扶上马送一程。
当前,来宾市计划通过加大对县级“5 2”、村级“3 1”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,指导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贫困户发展“短平快”项目,增加群众收入。同时,保持扶贫小额信贷相关政策不变,财政继续贴息,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延长6个月还款期限,缓解资金短缺问题。通过产业带动、鼓励群众成立和加入合作社,增强自身“造血”功能,增加贫困家庭和村集体经济收入,巩固好脱贫的成果。
助力返岗复工 保障群众收入
2月21日,忻城首批250多名农民工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组织安排下,统一包车到广东返岗务工;3月16日,兴宾区24个乡镇(街道)组织164人的“求职团”进企业、入车间参观、应聘,送工到岗……
近段时间来,来宾市相关部门积极调动各方资源,加大就业扶贫力度,帮助群众有序返岗复工,防止因失业返贫致贫。
群众有工作,收入才能有保障,脱贫的基本面才能稳得住。今年年初,针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,来宾市通过派遣干部做好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摸底调查工作,做好出行前健康服务工作,按照“一车一方案”原则,组织“点对点、一站式”直达运输服务,落实农民工错峰出行引导措施,确保农民工外出务工途中不滞留、不聚餐、不回流。
“点对点”保障外出务工群众有序安全返岗,而“家门口”的扶贫车间也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,及时复工复产。
“我现在已正常上班,不久就可以领工资了。”在忻城县城南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光明小区成满就业扶贫车间,搬迁户员工蓝未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截至4月8日,全市共组织“点对点”服务专车254车次、动车专列1列,输送农民工5121人(含贫困劳动力1073人)返岗就业。此外,通过内部挖潜、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,全市新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和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5484个,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5228人;已复工就业扶贫车间157家,复工率98.74%,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1357人。(陈千立 苏荣胜 蓝砚琼)
责任编辑:卢彬彬
关键词:
| 下一篇